根据《中国药典·2020年版·一部》记载: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蟾蜍,洗净,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,加工,干燥。
NMM ID | nmm-0240 |
系统名 | Bufo bufo vel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Secretion |
系统中文名 | 大蟾蜍或黑眶蟾蜍分泌物(dà chán chú huò hēi kuàng chán chú fēn mì wù) |
通用名 | Chan-su |
通用中文名 | 蟾酥(chán sū) |
类型 | animal |
物种基源 | Bufo bufo | 大蟾蜍or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| 黑眶蟾蜍 |
药用部位 | secretion | 分泌物 |
特殊描述 | |
炮制方法 | |
系统名命名解释 | 根据《中国药典·2020年版·一部》记载: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蟾蜍,洗净,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,加工,干燥。 |
通用名命名解释 | NMMGN衍生自《中国药典·2020年版·一部》相关中药材中文名。 |
上级药材 | |
下级药材 | |
创建人 | |
审核专家 |
蟾酥
中文文本参考:《中国药典(2020年版)》
概述
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蟾蜍,洗净,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,加工,干燥。
性状
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。棕褐色或红棕色。团块状者质坚,不易折断,断面棕褐色,角质状,微有光泽;片状者质脆,易碎,断面红棕色,半透明。气微腥,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,粉末嗅之作嚏。
鉴别
(1)本品断面沾水,即呈乳白色隆起。
(2)取本品粉末0.1g,加甲醇5ml,浸泡1小时,滤过,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,滴加硫酸数滴,即显蓝紫色。
(3)取本品粉末0.1g,加三氯甲烷5ml,浸泡1小时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,滴加硫酸,初显蓝紫色,渐变为蓝绿色。
(4)取〔含量测定〕项下供试品溶液10ml,水浴蒸干,用甲醇2ml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蟾酥对照药材0.2g,加甲醇10ml,加热回流30分钟,滤过,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通则0502)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环己烷-三氯甲烷-丙酮(4∶3∶3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,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(365nm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。
特征图谱
照高效液相色谱法(通则0512)测定。
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
同〔含量测定〕项。
参照物溶液的制备
取蟾酥对照药材25mg,按〔含量测定〕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参照物溶液;另取〔含量测定〕项下的对照品溶液,作为对照品参照物溶液。
供试品溶液的制备
取〔含量测定〕项下的供试品溶液,即得。
测定法
分别精密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,注入液相色谱仪,测定,即得。
供试品特征图谱中应呈现5个特征峰,并应与对照药材参照物色谱峰中的5个特征峰相对应,其中峰4应与华蟾酥毒基参照物峰的保留时间相一致。
检查
水分
不得过13.0%(通则0832第二法)。
总灰分
不得过5.0%(通则2302)。
酸不溶性灰分
不得过2.0%(通则2302)。
含量测定
照高效液相色谱法(通则0512)测定。
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
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;以乙腈为流动相A,0.3%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,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;柱温为30℃;流速为每分钟0.6ml;检测波长为296nm。理论板数按华蟾酥毒基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。
对照品溶液的制备
取华蟾酥毒基对照品适量,精密称定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0μg的溶液,即得。
供试品溶液的制备
取本品细粉约25mg,精密称定,置具塞锥形瓶中,精密加入甲醇20ml,称定重量,加热回流1小时,放冷,再称定重量,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,摇匀,滤过,取续滤液,即得。
测定法
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~20μl,注入液相色谱仪,测定,以华蟾酥毒基对照品为参照,以其相应的峰为S峰,计算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的相对保留时间,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±5%范围之内。相对保留时间及校正因子见下表∶
以华蟾酥毒基对照品为对照,分别乘以校正因子,计算华蟾酥毒基、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。
本品按干燥品计算,含蟾毒灵(C24H34O4)、华蟾酥毒基(C26H34O6)和脂蟾毒配基(C24H32O4)的总量不得少于7.0%。
饮片
蟾酥粉
炮制
取蟾酥,捣碎,加白酒浸渍,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,干燥,粉碎。
每10kg蟾酥,用白酒20kg。
性状
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粉末。气微腥,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,嗅之作嚏。
检查
水分
同药材,不得过8.0%。
鉴别
(2)(3)(4) 同药材。
特征图谱
同药材。
含量测定
同药材。
性
温。
毒性
有毒。
味
辛。
归经
归心经。
功能
解毒,止痛,开窍醒神。
主治
用于痈疽疔疮,咽喉肿痛,中暑神昏,痧胀腹痛吐泻。
用量
0.015~0.03g。
用法
多入丸散用。外用适量。
注意
孕妇慎用。
贮藏
置干燥处,防潮。
蟾酥
文本参考:《中国药典(2015年版)》
概述
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框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蟾蜍,洗净,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,加工,干燥。
性状
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。棕褐色或红棕色。团块状者质坚,不易折断,断面棕褐色,角质状,微有光痒;片状者质脆,易碎,断面红棕色,半透明。气微腥,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,粉末嗅之作嚏。
鉴别
(1)本品断面沾水,即呈乳白色隆起。
(2)取本品粉末0.1g,加甲醇5ml,浸泡1小时,滤过,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,滴加硫酸数滴,即显蓝紫色。
(3)取本品粉末0.1g,加三氯甲烷5ml,浸泡1小时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,滴加硫酸,初显蓝紫色,渐变为蓝绿色。
(4)取本品粉末0.2g,加乙醇10ml,加热回流30分钟,滤过,滤液置10ml量瓶中,加乙醇至刻度,摇匀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蟾酥对照药材0.2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再取脂蟾毒配基对照品、华蟾酥毒基对照品,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μ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通则0502)试验,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10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环己烷-三氯甲烷-丙酮(4:3:3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;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的一个绿色及一个红色斑点。
检查
水分
不得过13.0%(通则0832第二法)。
总灰分
不得过5.0%(通则2302)。
酸不溶性灰分
不得过2.0%(通则2302)。
含量测定
照高效液相色谱法(通则0512)测定。
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;以乙腈-0.5%磷酸二氢钾溶液(50:50)(用磷酸调节pH值为3.2)为流动相;检测波长为296nm;柱温40℃。理论板数按华蟾酥毒基峰、脂蟾毒配基峰计算应分别不低于 4000。
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华蟾酥毒基对照品、脂蟾毒配基对照品适量,精密称定,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华蟾酥毒基、脂蟾毒配基50μg的溶液,即得。
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25mg,精密称定,置具塞锥形瓶中,精密加入甲醇20ml,称定重量,加热回流1小时,放冷,再称定重量,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,摇匀,滤过,取续滤液,即得。
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1,注入液相色谱仪,测定,即得。
本品按干燥品计算,含华蟾酥毒基(C26H34O6)和脂蟾毒配基(C24H32O4)的总量不得少于6.0%。
饮片
蟾酥粉
取蟾酥,捣碎,加白酒浸渍,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,干燥,粉碎。
每10kg蟾酥,用白酒20kg。
性
辛,温;有毒。
味
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。
归经
心经。
功能
解毒,止痛,开窍醒神。
主治
用于痈疽疔疮,咽喉肿痛,中暑神昏,痧胀腹痛吐泻。
用量
0.015~0.03g,多入丸散用。外用适量。
注意
孕妇慎用。
贮藏
置干燥处,防潮。
本天然药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蟾蜍,洗净,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,加工,干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