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加萝卜(Lepidium meyenii,又名玛咖)为一年生至多年生的草本或半灌木,常具单毛、腺毛及柱状毛;茎可单一或多数并具分枝。以块根入药。
NMM ID | nmm-0b9e |
系统名 | Lepidium meyenii Root-tuber |
系统中文名 | 印加萝卜块根(yìn jiā luó bo kuài gēn) |
通用名 | Ma-ka |
通用中文名 | 玛咖(mǎ kā) |
类型 | plant |
物种基源 | Lepidium meyenii | 印加萝卜 |
药用部位 | root tuber | 块根 |
特殊描述 | |
炮制方法 | |
系统名命名解释 | 印加萝卜(Lepidium meyenii,又名玛咖)为一年生至多年生的草本或半灌木,常具单毛、腺毛及柱状毛;茎可单一或多数并具分枝。以块根入药。 |
通用名命名解释 | NMMGN采用了该中药材的习用名。 |
上级药材 | |
下级药材 | |
创建人 | |
审核专家 |
印加萝卜块根(NMM-0B9E,玛咖)
概述
印加萝卜(Lepidium meyenii,又名玛咖)为一年生至多年生的草本或半灌木,常具单毛、腺毛及柱状毛;茎可单一或多数并具分枝。以块根入药。
形态
1. 块根
玛咖是独行菜属中具有肥厚下胚轴的物种。下胚轴与根部融合,形成粗糙的倒梨形块根;其形状与体积差异较大,可为三角形、椭圆形或矩形。
2. 颜色与品系
下胚轴颜色可呈金色、淡黄色、红色、紫色、蓝色、黑色或绿色。每一株都视为独特的基因型;根色等性状因其营养或药用差异而被人工定向选育。秘鲁最常见淡黄色块根,其形状与风味亦最佳。
3. 叶
叶片草质至纸质,形状自线状钻形至宽椭圆形不等;边缘可全缘、具锯齿或羽状深裂。叶具叶柄,或基部深心形抱茎。
4. 花
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萼片长方形或线状披针形,微凹且无囊状基部,边缘常呈白或红色;花瓣白色,偶见粉红至淡黄色,线形至匙形,稍短于萼片,有时退化或缺失;雄蕊 6 枚,常退化为 2–4 枚,基部间具微小蜜腺;花柱极短或缺失,柱头头状,偶稍二裂;子房含 2 胚珠。
5. 果实与种子
短角果呈卵形、倒卵形、圆形或椭圆形,扁平,成熟后开裂;果瓣具窄隔膜并具龙骨状突起,或上端具小翅。种子卵形或椭圆形,可无翅或有翅;子叶背倚胚根(极少缘倚)。
6. 地上与地下部尺寸
地下块根长 10–14 cm、最宽处直径 3–5 cm,周长约 15 cm,形似小萝卜;自然界常见黄色或紫色两型,质地致密而坚实。须根细白,最长可达 15 cm,向四周大量分布。地上叶长 20–23 cm,二回羽状分裂,裂片长 8–13 cm、宽约 3 cm,叶柄粗壮可超过 10 cm;二级茎分枝后长 10–16 cm。
药用价值
需要引用支持!
1. 调节情绪与睡眠
玛咖可迅速缓解压力、抑制焦虑并改善睡眠质量。在秘鲁,玛咖被视为舒解压力、消除焦虑以及缓解失眠多梦的草药佳品。
2. 提升认知
服用后可使头脑清晰、增强记忆力。
3. 补充能量与抗疲劳
玛咖生于贫瘠高原,需巨大的能量才能生长;因此其块根可提供高热量,能迅速补充体力、消除疲劳并恢复精力,而且极少检出违禁兴奋剂成分。
4. 增强免疫与生殖健康
玛咖有助于提升免疫力,促进精子及卵子的数量与活性,进而改善受孕率,并可激活性能力。
5. 根色与功效差异
深色块根(红、紫、黑)含碘较高;黑色品系被视为强壮与精力的象征,兼具甜味与微苦。红色品系尤受欢迎,动物实验显示其可缓解雄鼠前列腺肥大。
分布范围
玛咖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,现亦见于中国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及西藏等高海拔地区。
1. 高海拔、低纬度
适生海拔 ≥ 3 000 m,纬度 25–30°;年均气温 5–10 ℃,9 月平均最高温 ≤ 18 ℃。若海拔降低或温度过高,植株呼吸增强、养分消耗大、块根难以膨大,产量与品质下滑且病虫害增多。
2. 大温差、湿度高
昼夜温差 ≥ 30 ℃,且伴强风与湿润环境。年降水量 800–1 000 mm、空气相对湿度 60–80%。7–11 月土壤含水量宜 20–30%;低于 20% 则生长受阻,过湿则易生根腐病。
3. 土壤肥沃且无污染
玛咖对土壤肥力及环境污染极为敏感;休耕不足会降低品质与产量。
4. 酸性土壤(pH ≈ 5.0)
玛咖适应酸性土壤,pH 5.0 条件下几乎无其他作物竞争,病虫害亦大为减少。
5. 充足生长期
每年 10–12 月若出现冻土则不利于玛咖完成整个生长周期。